塞凌云-爱企业 首页 新闻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日本制造公司正逐渐关闭海外工厂

2010-4-12 13:51| 发布者: 使者| 查看: 1479| 评论: 0

  转型中的日本公司正在逐渐关闭海外工厂,因为在低成本制造领域,有人比他们更精于此道。

  文|CBN记者 石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索尼一直都是“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的代名词,当中国、印度、东欧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新制造业基地成熟后,索尼的制造业务逐步向这些地区转移,产品背后的“Made In Japan”不知不觉中换成了“Made By Sony”(由索尼制造),最近,连“Made By Sony”也要被拿掉。

  4月1日,中国台湾鸿海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新加坡公司已买入索尼斯洛伐克液晶电视工厂90.1%的股份。

  这是自去年索尼出售墨西哥液晶电视组装厂予鸿海集团后,第二次大手笔剥离制造业的举措。经过这两次剥离,索尼将完全退出液晶电视制造业务,只保留研发、设计、销售等环节。

  索尼目前是全球发货量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液晶电视厂商,但是液晶电视业务已经连续6年亏损。

  自2005年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就任索尼CEO以来,他一直在大力推行削减成本计划,这位外聘高管关闭了旗下的9家公司,出售了价值7.05亿美元的资产。索尼的业务被聚焦到电子、娱乐、游戏三大核心业务上,他要求重振电子业务雄风,把内容开发与电子业务捆绑起来拓展,提出“以内容拯救技术”的策略。

  斯金格让石田佳久(Yoshihisa Ishida)来掌管电视机业务,后者曾负责索尼的个人电脑业务Vaio,以严厉削减成本而在业界闻名。在斯金格的指导方针下,砍掉亏损的制造业务成为必然。

  在出售这两个最大的自有液晶电视工厂后,索尼将会迎来一份比较好看的年度报表,因为一次性收益会显著增加液晶电视盈利。同时,索尼正在积极研发3D电视,预计将于今年6月上市,石田佳久表示,2010财年将是转守为攻的时候。

  3月31日,另外一家日本公司东芝表示,它将把在新加坡的一家制造小型液晶显示器的工厂,出售给中国台湾友达光电。

  类似交易的达成说明了一个无情的现实―日本厂商对制造业成本的控制能力已经落后于台湾厂商,即使是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也是如此,日本厂商们已经开始正视这种差距,干脆放弃制造业务,寻找新的出路。  

  他们更擅长制造

  鸿海集团

  鸿海集团是中国台湾乃至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代工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手机、苹果的iPod、iPhone等电子产品很多都出自鸿海旗下的生产车间。

  冠捷科技

  冠捷是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生产商,不仅有自有品牌AOC,还给戴尔、联想、惠普等众多电脑品牌做代工。

  友达光电

  友达光电是全球液晶面板销量前三名,拥有从1.2英寸到65英寸几乎所有尺寸的面板生产线,是全球液晶面板线最丰富的供应商。

  宏达国际(HTC)

  全球前两名的手机代工厂商,除了自有品牌HTC以外,谷歌的Nexus One、索尼爱立信的X1等众多智能手机都是由这家公司代工。  

  电子制造业的明日黄花

  01 CRT 显像管电视

  CRT曾经是日企的天下,索尼、日立、松下、夏普等日企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技术逐步扩散到中国,中国的长虹、TCL、海信等CRT厂商掌握了所有核心技术,中国成为全球CRT制造量最大的国家,日企反而退出CRT生产。

  02 镍氢、锂离子电池

  三洋、松下、索尼等日本企业曾经垄断镍氢、锂离子电池领域,但是比亚迪等中国厂商的进入逐渐改变了可充电电池领域的游戏规则,不仅从它们手中抢走了大量订单,还研发出了可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电池,日企电池业务受到挑战。

  03 液晶面板

  在液晶面板领域,日本和韩国企业,尤其是夏普、索尼、三星、LG等是最早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品牌,中国台湾企业友达光电、奇美等后来逐步进入这个领域。近年来,各大液晶面板巨头纷纷与中国内地企业合资,在内地新建液晶面板生产线,比如3月23日LG和创维刚刚宣布结盟。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内地的液晶面板产业最终甚至会挑战日企在日本本土的生产线。

相关阅读

服务热线

010-8646 0166
服务时间:7×24小时
客服邮箱:fuwu@aiqiye.cc

解决方案

爱企业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1-2024 北京塞凌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塞凌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108号 京ICP备11029861号